
時間:2021-03-02 作者:港勤商務 瀏覽:
最近一段時光,“區塊鏈”成為熱詞。

實際上,區塊鏈技術與金融的聯合并非偶然。簡略來說,區塊鏈是一個散布式的共享賬本和數據庫,具有去中心化、不可改動、全程留痕、可追溯等特色。金融是基于信賴的合作,區塊鏈的這些特色為發明信賴奠定了基本。在解決信譽風險大、資金運用效力低、支付處置成本高級金融范疇難題上,區塊鏈技術具有主要意義。
從現實來說,比特幣不等于區塊鏈,數字貨幣只是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范疇的利用之一。在供給鏈金融、支付清理、貿易金融、金融交易等范疇,“區塊鏈+”擁有豐碩的利用場景和想象空間。
先說供給鏈金融。供給鏈上的核心企業可以將自己的信譽通過區塊鏈傳遞給小微企業,在必定水平上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例如,浙商銀行基于區塊鏈技術研發了應收款鏈平臺,把企業的應收賬款轉化為電子支付結算和融資工具。中國工商銀行推出的工銀e信網絡融資金融服務平臺,已注冊中鐵、招商局等500多家供給鏈企業,累計發放超過30億元貸款。
在貿易金融方面,通過記載貿易融資業務的核心單據和要害流程,使貿易雙方獲取真實信息,并借助智能合約迅速執行,區塊鏈技術的利用能有效增進市場信賴形成,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數據顯示,中國人民銀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項目一期上線運行一年多以來,已實現業務上鏈3萬余筆,業務產生筆數5000余筆,業務產生量約750億元。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區塊鏈技術的利用遠景遼闊,但目前真正落地并發生社會效益的項目數目不多,區塊鏈技術處在早期發展階段,仍需理性對待。下一步,要應用區塊鏈技術摸索數字經濟模式創新,為營商環境優化增長動力,為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區塊鏈技術有很大發展潛力,未來會有普遍利用。但對區塊鏈技術來說,最主要的是落地,要為實體經濟服務。”上海市人民參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盛松成說。
(本文起源:人民日報)
?掃一掃
18926071152
微信同號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