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3-02 作者:港勤商務 瀏覽:
德國鍋具品牌康巴赫在廣州發布打響對蘇泊爾的維權之戰后,并沒有就此停下腳步。

《國際金融報》記者獨家獲悉,康巴赫已于10月25日收到了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發的《案件受理通知書》(下稱《通知書》),這意味著,法院已經對康巴赫訴蘇泊爾損害創造專利糾紛一案正式立案,一審訴訟開端。
10月27日,康巴赫品牌總監王雄剛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現,“正式起訴的通知書下來,對我們來說意味著這場維權行為的正式開啟。”
一、正式立案
王雄剛向記者提供的《通知書》顯示,康巴赫起訴的這起損害“蜂窩不粘鍋”創造專利權糾紛一案,被告中除了蘇泊爾(浙江蘇泊爾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漢蘇泊爾炊具有限公司)外,還包括三家廚具供給商以及兩家電商平臺,其中一家電商平臺正是赫赫著名的天貓。
這三家廚具供給商分離是浙江赤誠工貿有限公司、浙江嘉利源工貿有限公司和浙江恒輝工貿有限公司。
其中,浙江赤誠工貿有限公司重要生產多層不銹鋼復合鍋,還為OEM提供專業貼牌代加工服務。《國際金融報》記者查詢發現,該公司有37項注冊的專利信息,其中包含不少炒鍋類的專利信息。
另外兩家廚具供給商的實控人均為胡靈偉,浙江嘉利源工貿有限公司的經營規模包含銅制品、鋁制品的加工等,2018年6月新增了廚房用具的制作、出售。浙江恒輝工貿有限公司經營規模為金屬制日用品、手工具及配件、日用塑料制品以及金屬制廚用器皿及餐具的制作、出售。這兩家廚具供給商均沒有專利信息。
兩家電商公司分離是蕪湖凡臣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和浙江天貓網絡有限公司,前者品牌是“凡臣優品”,據悉,凡臣優品重要經營小家電、大家電、3C、家居等,而“天貓”品牌則是阿里巴巴旗下頂級電商平臺之一。
對于《通知書》的下達,知識產權掩護專家孫家恩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現,如果專利糾紛案已經正式起訴,就意味著一審訴訟已經開端,如果對一審訴訟不服,專利糾紛的二審則是由最高人民法院來審理。
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陳元熹律師則向記者表現,給原告下發《通知書》,是通知原告開庭,同時法院也會下發給被告。
《國際金融報》記者第一時光向蘇泊爾求證是否同樣收到《通知書》,但截至發稿前,蘇泊爾并未給出回復。蘇泊爾證券部門相干人士告知記者,他們已經關注到了這起訴訟,但是因為未到達證券披露尺度,并未發公告。
至于開庭時光,王雄剛表現,“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到開庭時光,比如法院工作量、案件性質等,最快的話預計要3個月,有可能會更長一點。”
二、百億市場之爭
除了對案件最新進展的泄漏,王雄剛還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講述了此次與蘇泊爾專利糾紛案的來龍去脈。
王雄剛表現,康巴赫早在2013年就獲得了國度知識產權局頒發的“蜂窩不粘鍋”的專利證書,現在,康巴赫每年至少還要投入年營收的10%到德國試驗室連續創新研發。
隨后,王雄剛向記者展現了康巴赫獲得的《創造專利證書》(下稱《證書》),《證書》顯示,創造名稱為“一種不銹鋼或復合鋼的不粘鍋的制作方式”,創造人是嚴衛星,專利權人是葉雪霞,專利申請日為2013年3月19日,授權公告日為2015年5月27日。
據悉,創造人和專利權人可以不是同一個人,專利權人有權處理專利的授權以及其他行動。
雖然《證書》上面專利權人是葉雪霞,但王雄剛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解釋稱,有關上述專利的專利權人目前已經變革為浙江巴赫廚具有限公司(持有康巴赫品牌的公司)。
今年來,隨著“蜂窩不粘鍋”市場的轉好,市面上呈現了很多模擬康巴赫“蜂窩不粘鍋”的產品,據悉,這些產品均未經康巴赫許可授權。
“大概是今年4、5月份的時候,我們在天貓、京東等平電商臺上發現大批中小企業在模擬我們的蜂窩不粘鍋。隨后,我們又發現蘇泊爾也在大批、惡劣地模擬康巴赫的產品,此時,我們才意識到應當維護我們正當的合法權益。”10月23日的宣布會上,康巴赫董事長周和平如是表現。
今年7月份,康巴赫發現蘇泊爾在天貓旗艦店上架了“蜂窩系列炒鍋”,其產品介紹和外觀上,均與德國康巴赫專利產品蜂窩不粘鍋幾乎一致。
王雄剛表現,他們在發現上述現象的第一時光就和蘇泊爾積極溝通,但沒有得到反饋,在嘗試溝通無果后,才被迫采用法律手腕維護合法權益。記者也就這點向蘇泊爾求證,但截至發稿前,蘇泊爾尚未回復。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市面上的確存在不少疑似運用了德國康巴赫蜂窩不粘鍋專利的產品,除了知名品牌蘇泊爾,更多的則是許多未曾聽過的小品牌。
據康巴赫介紹,蘇泊爾涉嫌專利侵權的“蜂窩不粘鍋”市場很大,中國4億家庭,近一半使用傳統不粘鍋,蜂窩不粘鍋光替代2億家庭家中的傳統不粘鍋,發生的產值就是數百億。
依據歐睿的數據,2018年鍋具市場出售額約66億美元,即510億元;其中炒鍋占35%,約180億;按出售額口徑,傳統不粘鍋市場約占一半,蜂窩不粘鍋僅替代這一部分傳統不粘鍋市場,每年的出售額就接近百億。
因此,康巴赫在10月23日發起了一場主題為“巨額索賠百億喪失見證原創”的新聞宣布會,向蘇泊爾提出巨額索賠,并要求其立即結束侵權行動。
不過,對于賠償金額,王雄剛表現,“具體賠償還須要見解院裁判成果,我們的訴求一直都是維護我們的知識產權合法權益,訴求蘇泊爾立即結束侵權。”
“康巴赫在訴前已經經過長時光的調研,控制了關于蘇泊爾涉嫌損害專利的切實證據。”王雄剛彌補道。
三、蘇泊爾的反擊
在康巴赫向蘇泊爾宣戰后,蘇泊爾并非“無動于衷”。
有蘇泊爾相干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現,早在德國康巴赫發出侵權聲明時,蘇泊爾便關注到了,并立即通知法務部門草擬回復文件。
10月23日,蘇泊爾向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現金人民幣300萬元提起訴前行動保全擔保,要求康巴赫立即結束可能影響蘇泊爾公司商譽的不當宣揚行動,這份《民事裁定書》趕在康巴赫舉辦新聞宣布會前送達了康巴赫手中。
康巴赫稱,這份《民事裁定書》為“封口令”,是蘇泊爾通過法律手腕要求康巴赫結束維權新聞宣布會的方法。有業內人士表現,在“雙十一”以及發三季報之前,蘇泊爾會擔憂此時陷入專利糾紛案會對其銷量和財報宣布造成影響。
但康巴赫并沒有結束宣布會,為了讓宣布會繼續,康巴赫方面對底本盤算在現場頒布的同行、競爭對手存在哪些侵權行動,以及在哪些方面侵害了康巴赫原創專利好處的細節三緘其口。
蘇泊爾相干人士向記者證實,蘇泊爾確切向康巴赫提起訴前行動保全擔保。
“訴前行動保全擔保一般由原告提起,蘇泊爾的這個行動,應當是針對其向德國康巴赫索賠300萬元一事,提供300萬元的現金擔保。”一位不愿意具名的資深律師告知《國際金融報》記者。至于蘇泊爾為什么成了原告,上述律師指出,在提起訴前行動保全擔保后的30日之內,蘇泊爾很可能會對康巴赫提出訴訟,理由有可能是“不正當競爭”或者是“聲譽侵權”。
面對可能來自蘇泊爾方面的反擊,王雄剛表示得比擬坦然,“我們的應對之策就是以事實說話,以證據說話;我們可以拿出專利申請、出售證據等資料證明我們的訴求。”
據悉,蘇泊爾并非首次陷入專利糾紛案中。從2011年起,蘇泊爾就和另一家小家電巨頭九陽公司先后在北京、山東、浙江等地展開專利大戰。僅2014年和2015年,浙江省杭州市和紹興市兩地法院審理的雙方專利侵權訴訟案就達26件,涉案總額達5250萬元,其中5起案件上訴至浙江省高等人民法院。但最終,這場長達5年的專利大戰在2015年7月以和解收尾。
康巴赫出招,蘇泊爾接招,可以預感這又將是一場專利持久戰。
(本文起源:國際金融報)
?掃一掃
18926071152
微信同號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