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3-02 作者:港勤商務 瀏覽:
全球金融市場動蕩加劇、貿易爭端局面愈演愈烈。

“在當前企業和花費者信念依然比擬疲弱的情形下,如果外部環境的不肯定性繼續維持,預計全球經濟將在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近日在媒領會上表現,對于中國來說,要從改造和開放范疇去破局。
近半年來,從頂層設計到政策落地、從實體經濟到金融市場,外資機構實實在在感受到了中國擴展開放的決心。
去年年底,瑞銀證券成為首家外資控股券商;安聯(中國)保險獲批成為首家外資保險控股公司。今年年初,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發布將在北京設立外商獨資企業;美國標普全球公司在北京設立全資子公司獲得央行營管部備案。
此外,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也在連續推動。4月初,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國債和政策性銀行債券被正式納入彭博巴克萊債券指數。5月28日收盤后,MSCI將A股的納入因子從5%進步至10%。富時羅素發布自6月起開啟第一批A股納入富時全球股票指數,首批1097只A股入選。
先鋒領航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王黔告知上證報,中國擴展開放是一個雙贏舉動。對于中國經濟發展來說,她以為擴展開放將有助于投資者進步資本配置效力、降低金融風險,最終有助于中國打造穩健、可連續發展的經濟和金融系統。對世界經濟而言,中國的進一步開放也使全球能共享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尤其有助于海外投資者降低投資組合風險、進步長期投資回報。
“中國擴展金融開放為外資提供了有吸引力的、多元化布局的機遇。這也顯示人民幣資產在全球資產配置的主要性正逐漸上升。”邢自強預計,未來5年到10年內,人民幣在全球儲備資產配置的占比將從現在的1.8%升至5%左右。
未來,中國在實體經濟和金融范疇的開放還將進一步深化。今年“五一”期間,銀保監會宣布資訊稱近期擬推出12條對外開放新辦法,進一步完美金融范疇外商投資和經營環境。
“連續推進對外開放和構造性改造,以及連續的技術創新等積極因素都將推進勞動生產率的增加,助推中國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的增加和更長期的連續發展。”王黔說。(文章起源:上海證券報)
?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