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3-02 作者:港勤商務 瀏覽:
哈佛大學(HarvardUniversity)經濟學家卡門·萊因哈特(CarmenReinhart)表現,除了貿易風險和不肯定的貨幣政策遠景之外,中國經濟放緩對全球經濟的要挾可能比目前預期的還要嚴重。

在野村控股(NomuraHoldingsInc.)周二在新加坡主辦的一次亞洲投資會議期間,主攻國際金融的萊因哈特表現,“如果你問我什么才是真正的壞資訊,那就是中國經濟放緩的更深水平和更長連續的時光。”
美中貿易沒有任何緩和的跡象,如果沖突加劇,全球經濟將遭受6000億美元的沖擊。甚至在最新一輪升級之前,中國經濟就已經在失去動力,4月份的數據弱于預期就反映了這一點。
萊因哈特因與哈佛大學同事肯尼斯·羅格夫(KennethRogoff)就上一次金融危機開展合作而馳名。她表現,美聯儲和歐洲央行等央行可能會堅持“耐煩”,因有跡象顯示美國下半年經濟可能放緩,但就業市場依然強勁。
她稱,“現在說央行對通脹的態度已經產生了任何戲劇性的改變還為時過早。”雖然貿易的焦點大多集中在供給鏈轉移、不肯定性將如何影響投資,以及對價錢的平和影響,“貿易沖擊就像一種負面供給沖擊”,“這可能意味著通脹方面存在更多的上行風險,而這些風險實際上已經被忽視了。”
中央銀行
“中央銀行必需擔憂他們在下一次經濟衰退中有什么樣的彈藥。我并不是說下一次低迷和下一次衰退即將來臨。當然,我以為有跡象表明,在美國的背景下,經濟正在放緩,或者很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呈現,盡管美國比歐洲央行或日本央行保存了更多的彈藥,后者的利率較低。”她稱,“這一點必需非常突出。”
重要央行面臨的一個大問題,也是歐洲央行一直在斟酌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微調政策,使負利率不會傷害銀行?”
政策制訂者面臨的另一個大問題是:“央行畢竟能做些什么來領導通脹預期?央行能做些什么主要的事情來贊助塑造市場,領導市場到達他們想要的最佳狀況?也許沒有那么微妙。什么可能是更直接的工具?當然,這些工具最終是央行工具還是財政工具,這是個大問題。”
政策獨立性
“貨幣政策在過去十年中施展了要害作用,而且實際上也將補充財政政策的缺點,我以為這一事實并沒有逃脫任何人的責任。”
“這是否意味著央行不那么獨立?在這里,我想說的是,我們必需區分政治意義上的獨立:他們是在做想做的事情,還是因為他們是唯一的游戲?到目前為止,我的解釋是后者。”
“但它總是可以轉變的。當然,總統對美聯儲的連續建議是新的,這是不受歡迎的。這是不適合的。但這并不能闡明在現階段是否有理由相信游戲規矩產生了轉變。”(文章起源:友財網)
?港勤集團專業提供香港公司注冊,境外公司審計,商標注冊,秘書服務,法律咨詢等服務。經過多年打造與沉淀,公司客戶遍布全球。對每一位客戶的服務做到精益求精,讓每一位客戶感到服務滿意。

【返回上一頁】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