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3-02 作者:港勤商務 瀏覽:
曾一度對中企投資另眼相待的德國,如今正敞開大門,歡迎中國資本的到來。

近日,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GTAI)宣布2018年外國企業在德國投資報告。報告顯示,去年,共有2062家外國企業落戶德國,發明了歷史紀錄。就投資項目數目而言,美國排名第一(345個),創歷史新高;瑞士以229個投資項目位居第二;中國名列第三,投資項目數目為188個;排名第四的是英國(168個)。
“這些數字顯示,德國事外國投資者最青睞的投資地之一。在德國投資的框架條件、市場范圍以及地處歐盟中心的地理地位,是讓許多投資者佩服的必要條件。這一點,從來自英國的投資顯著增加中可見一斑。”據GTAI總經理赫曼(RobertHermann)介紹,GTAI的統計顯示,自英國2016年公投決議脫歐后,來自英國的投資項目數目在兩年內增長了34%。
對德投資向高科技改變
報告顯示,與2017年的218個投資項目相比,中國企業2018年在德國的投資項目減少了14%。GTAI署長于爾根·弗里德里希(JuergenFriedrich)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現,投資項目標數目變化,并不能闡明中國經濟的情形,只能闡明中國企業更審慎地看待海外的投資籌劃,“相較以往,中國企業更注重在大項目范疇的投資。”
GTAI發言人貝林菲格(AndreasBilfinger)彌補說:“我們并沒有發現中企近年來有從德國撤資的情形,相反去年還新增了近200個投資項目,闡明中企對德投資依舊堅持健康穩固的態勢。”GTAI數據顯示,從2010年以來,超過1650個來自中國的綠地投資項目落戶德國,中國每年都被列入德國最主要投資國的前三名。
就具體的投資行業而言,中企去年對德投資重要集中在商業服務與金融服務,達18%;機械制作與裝備達15%;汽車范疇12%;電子與半導體行業11%;花費品食品10%。同時,中國企業所投資的業務規模最多為出售與市場支撐30%;制作與研發為24%;零售19%;商業服務10%。值得注意的是,制作業和研發范疇上升5個百分點。
去年,在近200個中企對德投資項目中,弗里德里希印象最深的是中國電池行業巨頭寧德時期在德國的投資。去年7月9日,寧德時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德國圖林根州州簽訂投資協定,寧德時期在德國圖林根州埃爾福特市設立電池生產基地及智能制作技術研發中心。此次生產基地重要研發、生產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共分為兩期,籌劃于2021年投產,預計在2020年達產后可實現產能14Gwh,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600個。
弗里德里希表現,GTAI所關注的是中國企業在德國的綠地投資,因此非常看重投資項目帶來的就業崗位,“寧德時期的這一投資,無論從項目體量,還是經濟效益來說,對德國至關主要,尤其是對德國的電動汽車行業。”
“多年來,我們一直親密關注中國經濟的發展。”弗里德里希表現,“我們注意到,中國經濟已從產業密集型的發展轉向為注重高科技含量、勉勵自主創業的情勢。這種變化也體現在了對德國的投資項目中。”
不再以異樣眼力對待中資
除了中國經濟發展對海外投資發生的變化外,讓弗里德里希和貝林菲格都非常感嘆的是,近10年來,德國輿論以及產業對于中國投資的到來也發生了宏大的改變。
弗里德里希回想道,七年前,當中國機械制作行業巨頭三一重工進入德國市場,出資3.24億歐元,一舉收購了德國工程機械行業巨頭普茨邁斯特(Putzmeister)90%的股份時,不僅在業界,也在德國輿論中引起軒然大波。“當時,德國的機械裝備制作業協會(VDMA)還大肆批駁此舉。”弗里德里希說道。VDMA是歐洲最大的工業協會,擁有3200家會員企業,均以德國制作業企業為主,諸如西門子、漢臣等均為VDMA的會員。貝林菲格也表現,德國的輿論也一度質疑這場交易,以為對中國的了解還不夠。
如今,弗里德里希以為,三一重工已經很好地融入了德國的機械制作業。“現在,VDMA對中國投資的態度更為開放和積極,他們把批駁的矛頭轉向了德國,以為德國去年開端要進步收購并購的門檻是不明智的。”弗里德里希說道。
去年年末,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聯邦決議出臺更嚴厲的規定,以限制外資收購。新規將歐盟以外外資并購德企的審查門檻從目前的25%股權下調至10%,規定僅限于涉及安全范疇的公司。
不過,弗里德里希請中國投資者放心,在他看來,德國抬高收購門檻的政策象征意義更濃重。“德國從來沒有實施過這項政策,而且這個政策不影響綠地投資”弗里德里希說道,“此外,這個政策也沒有針對中國。”
他告知第一財經記者,以前,德國總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投資市場,“而三一的到來,證明了中國企業不僅僅是收并購,也能把企業發展得很好。這是個很好的案例。究竟,在德國沒有諸如三一這類大型的機械裝備公司去接盤行業內的破產企業。”
弗里德里希以為,10年來,德國機械裝備企業已慢慢接受了現實:即在德國生產制作機械裝備,然后通過亞洲伙伴,把產品出售到亞洲。“(德國企業)增長了與中國企業的合作交換,這是一個積極的轉向。”他說道。
貝林菲格也表現,如今,很多德國企業通過阿里巴巴網站,把產品銷往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花費市場,“很多德國企業單打獨斗開拓中國市場很難,但阿里巴巴的存在買通了這個環節。”此外,他也以為,當前中國企業在德國參與水平很高,德國媒體與商界對中資態度其實已與其他國度一樣,不再以異樣的眼力對待中資。
德國各州熱衷中國市場
Markus數據庫的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企業最熱衷的德國投資地為德國的北威州。去年,約有1270家中國企業投資北威州,為當地貢獻了1.67萬個工作崗位。緊隨其后的是黑森州(800家)以及巴伐利亞州(580家)。
對此,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經濟、勞工和住建部部長克勞特(NicoleHoffmeister-Kraut)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現,該州與中國伙伴的合作有30多年的歷史,與中國遼寧省和江蘇省是友愛省。該州與中國的貿易逐年上升,2018年,巴符州出口到中國的貨物達159億歐元,中國占巴符州出口總額的7.8%;進口貨物價值達135.3億歐元,比去年增長了10.7%在巴符州最主要的出口國中,中國位居第二;中國也位列巴符州進口國排名第四。
就在今年2月,克勞特率領巴符州商貿代表團到訪了中國的南京、杭州、上海和深圳,考核中國在汽車范疇與人工智能的發展,“能夠看到中國在這些范疇發展示狀,有助于德國企業對中國在上述范疇技術上發展程度的了解。”她也看到了在數字化、主動化范疇,中國與巴符州當地企業有很多合作的機會。
德國巴登符騰堡州經濟與科技合作投資增進局投資服務部主管托馬斯·霍夫曼(ThomasHoffman)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現,已有約180家中企在巴符州投資,企業在帶來資金的同時,還贊助當地艱苦企業保存了大批工作崗位,“情形令人十分滿意”。
與主打機械制作發展的巴符州不同,有世界金融中心美譽的法蘭克福是最早與中國在金融市場所作的德國城市。法蘭克福市副市長馬庫斯(FrankMarkus)告知第一財經記者,法蘭克福對于能成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非常自豪,“這一位置進步了法蘭克福在歐洲的主要性。我們非常注重與中國在金融方面的合作。在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的虹吸效應下,法蘭克福匯聚了很多中國的銀行、航空公司等。我們愿望未來,與中國的合作能從金融市場延長到其他范疇。”
馬庫斯還強調,對投資者進行國籍區分,是不明智的,“我們關注的是投資方案的利與弊。法蘭克福市增進友情,而非敵對的貿易情感。”
此外,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的德國政商界人士均注意到了今年3月中國新出臺的《外商投資法》。作為360萬家德國企業發言人的德國工商大會(DIHK)對外經濟事務部負責人特萊爾(VolkerTreier)在柏林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現:“中國的這一方向完整準確,我們非常歡迎。”在他看來,這對于自由貿易與市場開放給出了非常好的信號,在當前多邊貿易體制受到挑戰的情形下,須要更多的框架法案奠定自由貿易的基石。(起源:第一財經)
?港勤集團專業提供香港公司注冊,境外公司審計,商標注冊,秘書服務,法律咨詢等服務。經過多年打造與沉淀,公司客戶遍布全球。對每一位客戶的服務做到精益求精,讓每一位客戶感到服務滿意。

【返回上一頁】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