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3-02 作者:港勤商務 瀏覽:
“當前技術時期相似于20世紀30年代和70年代,都是舊技術的周期末尾、新技術周期導入的前夕。

中國經濟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主要變更時代中,以科技創新類企業為代表的新經濟尚處在起步發展階段。眾所周知,不同于傳統制作業企業的工廠裝備、土地儲備等有形資產可以用作抵質押,科創類企業多屬于輕資產,傳統的銀行抵質押貸款并不實用于這類企業,因此,創新金融服務科創企業模式勢在必行。從現有的進展看,無論是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范疇都在產生著供應模式的變化。
巴曙松以為,目前,中國多元化、多層次的投融資機制尚不健全,對中國新經濟企業發展形成必定的制約。新經濟企業獲取銀行信貸存在諸多限制,具體來說:一是新技術及其科創模式往往存在較大的不肯定性和特別性,不實用于傳統的銀行估值方式;二是輕資產的特征決議了不容易提供抵質押品;三是盈利模式和現金流往往在特定階段很不穩固;四是現有法律規定金融機構對高新、科創企業的信貸支撐更多要求固定利率,即收益是固定的,無法實現與高風險相對的高收益。
“從發達國度的經驗看,資本市場是科創企業的搖籃,科技創新一靠研發,第二就靠資本市場,歐美地域的一些科創企業,基礎上都是靠資本市場的大批投入,才推進發展起來的。當前,全球證券交易所都將重點轉向了新經濟,中國推出的科創板也是恰逢其時。”巴曙松稱。
對中國來說,未來新經濟在強大的進程中,雖然以資本市場為代表的直接融資將施展最主要的融資作用,但由于目前中國的金融系統仍是以銀行動主導的間接融資為主,金融系統的調整并非一朝一夕,這就須要間接融資同樣進行創新,滿足科創企業的融資需求。中國銀行業協會專職副會長潘光偉就表現,銀行業作為我國金融業的“自動脈”,近年來不斷改變服務模式和創新融資方法,通過試點“投貸聯動”“股權質押”“知識產權質押”“股權投資基金”“科技結果領導基金”等創新金融服務模式,為科創企業提供連續的資金支撐,為緩解民營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和支撐科創企業發展,施展了主要作用。
從信貸構造看,全國小微貸款實現“兩增”目的,2019年一季度末,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16.85%,較各項貸款余額的增速高12.4個百分點。同時,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2019年一季度新發放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為6.87%,比2018年全年該項利率低0.52個百分點。更為主要的是,截至今年1月末,高技術制作業的中長期貸款顯著加速,高技術制作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加37%。
在央行西安分行行長魏革軍看來,要做好金融服務科創企業除了要發展多元化的融資構造外,完美的金融組織系統是基本,全性命周期的金融服務則是核心。在金融組織系統方面,包含推進金融機構設立科技信貸專營機構,樹立科技金融深度融會的保障系統;通過金融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和諧配合,綜合運用貸款、再貸款、再貼現、風險補償、獎勵補貼等多種手腕,撬動金融資源投入等。繚繞企業不同性命周期的發展特性,提供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處于孕育期和初創期的企業,要有體現風險共擔、好處共享原則的產業基金和風險投資機構的介入支撐;而對于進入成長期和成熟期的企業,則需通過債權發行、信托籌劃、公開上市等設計,對其提供金融服務。
此外,魏革軍強調,推進金融與科創融會發展的同時,應保持金融創新與風險防范并重的理念,樹立與科學的金融相適應的風險防范系統。例如,推進運用保險、證券化等市場手腕,防范融資風險。對處于轉型期的科創企業,勉勵通過債轉股、并購重組等手腕,贊助企業重新發現科技資產的市場價值,以市場化的方法防范融資風險。(文章起源:證券時報)
?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