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3-02 作者:港勤商務 瀏覽: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引人注目,香港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接受《大公報》拜訪時泄漏,《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將于今年上半年推出,而且相信很大機遇在兩會后就會頒布。

去年七月一日,在國度主席習近平見證下,國度發改委、廣東省人民、香港特區和澳門特區簽訂《深化粵港澳合作推動大灣區建設框架協定》,勾勒出大灣區發展的重點范疇。
發展創科是重點
聶德權上任以后走遍大灣區九個城市,對此他有很深的感受。“大灣區(位于廣東省的)九個城市都充斥活氣,因為大家都看到,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予他們發展的機遇,所以他們會有一些具體規劃的項目。”他強調,第二點感受很深的就是“香港有優勢”,最近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論壇,很多國企、央企亦有出席,并且與香港各個不同專業行業領袖交換,香港的優勢仍在,重點是怎樣擅加施展、應用和鞏固。
對于香港有哪些產業能夠在大灣區受惠,聶德權指出,《框架協定》提到樹立一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透過河套,將來有一個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當整個園區推進創新科技產業的時候,當中可能會遇上人員流動、資金流動、科研樣本流動等受到限制;當局會就此與科技部再作切磋。他續說,重點就是將科研結果轉化為產業,并且進行生產和出售,這確定要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
鞏固港勤港金融等優勢
“在整個灣區發展方面,對于高端的現代服務業的需求大,香港在這方面有優勢,無論是金融、航運、物流、專業服務、法律服務,這些我們都有,我們更加要鞏固和港勤這方面的工作。”聶德權提到,“一帶一路”沿綫幾十個國度,當中有很多內地企業須要“走出去”,而大灣區是國度其中一個很開放的區域,香港與內地企業一起“并船出海”,在這進程當中,高端專業服務很多發展的空間。聶德權強調,的責任是提供更多消息,而每個行業亦要親身了解大灣區有何發展機會。
大灣區包含九個城市、兩個特區,叁個獨立關稅區,如何做到人流、物流互聯互通呢?聶德權指出,仍然有空間和彈性去做。舉例而言,現時廣州黃埔海關設有電子鎖,便利跨境物流,減少通關手續。這樣既能掌握風險,又能夠堅持到大家獨立關稅區的要求。“在‘一國兩制’前提下能夠做到這些流通,當中政策創新與突破,就是這些工作。所以具體地一項一項這樣去切磋,有些要與廣東省切磋,有些要與中央相干部委切磋,所以這些就是未來要做的具體工作。”他強調,《規劃》出臺之后,特區就會制訂年度籌劃,訂立優次。
助港堅持國際化特點
至于是否會推出一些便民辦法,例如撤消漫游費用,聶德權說,留心到坊間已有大灣區的電話數據服務籌劃,相信市場有力氣作出一些轉變。又例如流動支付,他指出,這也是當局會斟酌的問題。“所以很具體地這些方便港人,包含年青人,在內地讀書、工作、創業、生涯,甚至養老的一些政策辦法,能夠怎樣幫到,我們都會一直盡量去做。”
“我不只斟酌大灣區,還斟酌整個世界。”聶德權指出,大灣區規劃著眼的不僅是區域本身,更是放眼整個世界,通過大灣區平臺,香港將更有效地融入國度“一帶一路”倡議,而“一帶一路”正是一種全球視野,從這一角度而言,大灣區規劃不僅使香港分享國度發展結果,更有助香港堅持一直以來的國際化特點。
?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