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3-02 作者:港勤商務 瀏覽:
1月22日,依據全球律所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貝克·麥堅時”)關于中國境外直接投資趨勢年度報告的早期數據,中國在全球規模內的境外直接投資自2006年以來首次呈現下滑。

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對北美直接投資下滑35%至300億美元。中國對歐洲直接投資看似穩健,到達810億美元,上升76%,然而,這是由于中國化工對瑞士農業科技企業先正達創紀錄的430億美元收購推遲完成。如果這項大型交易未被延遲到2017年,中國對歐洲的投資則會降落22%至380億美元。
此前,商務部人士表現,2017年全年,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74個國度和地域的6236家境外企業新增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1200.8億美元,同比降落29.4%,非理性對外投資得到切實有效遏制。
貝克·麥堅時的報告同時以為,除中國自身對境外投資的管控更加嚴厲,許多東道國逐步增強的監管審查也壓抑了中國境外直接投資運動。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CFIUS)的審查尤為嚴厲,至少有7宗大型交易受到影響。
“2016年第三季度至2017年第一季度期間,中國投資者參與的交易勢頭大幅放緩。與此同時,市場也在等候相干政策的明白。”貝克·麥堅時全球并購業務部主管MikeDeFranco表現,“隨著中國投資者已經清晰國內外監管規矩的變化,投資運動正在逐步回升。雖然投資者面對諸多挑戰,但2017年仍然是中國對北美投資自有記載以來位居第二的一年。單從數值上來講,2017年也是中國對歐洲投資創最高紀錄的一年。”
“自從中國明白了對境外投資的監管規定,投資運動尤其是在歐洲的運動,已經趨于穩固。”貝克·麥堅時歐洲、中東及非洲-中國業務部負責人ThomasGilles表現,“然而,盡管中國投資者的投資興致依然濃重,一些政治與監管方面的問題意味著交易必需經過縝密的籌劃與評估。德國已就外國投資出臺新規,同時,歐盟正在計劃新的監管辦法。與近幾年的情形相比,這一監管趨勢很可能會克制2018年的投資運動。”
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價值120億美元的交易在正式發布后又被撤回或撤消,據估算,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由于海外監管干涉引起,其余則是受中國資本管控以及商業決策的影響。更加耗時以及更趨嚴厲的監管審查重要影響的是金融服務、半導體及其他高科技范疇的交易。目前,約有價值50億美元的中國投資正處于美國與歐洲監管機構的審核中。
報告以為,在互惠與技術轉讓的爭論中,中美之間的貿易緊張局面在2018年初連續加劇。
“沒有人能在零和博弈中獲勝。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只有開展合作才是實現經濟連續增加的唯一道路。”貝克·麥堅時上海代表處首席代表張大年表現,“2018年的途徑也許并不平坦,但全球經濟須要中國資金的配置。冷靜與務實是維護貿易關系的要害。”
報告同時以為,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OBOR)相干的范疇是一大亮點。盡管這份報告中提到的大部分國度處于OBOR所籠罩的地理規模之外,但中國對歐洲與北美的直接投資在交通運輸、公用事業、物流與基本設施范疇均實現大幅增加,特殊是在歐洲,這些范疇的投資從2015年的不到10億美元增加至去年的160億美元,重要受中投公司對歐洲物流地產機構的收購提振。
?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