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3-02 作者:港勤商務 瀏覽:
中國大型的互聯網公司為什么紛紜跑到海外上市呢?下面將由中國法學理事會理事李可書博士為大家解答一下境內外上市的區別在哪里。

李可書:我們注意到中國大型的互聯網公司,往往選擇赴海外上市,而且美國上市是優選的,這是一個目前很常見的現象。
那么,我們再看為什么,比如說阿里,它為什么選擇在美國上市,這是一個我們須要去思索的點,首先我想剖析一下它為什么選擇在美國上市的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因為在A股上市準入門檻比擬高,規定的條件比擬多,這種條件因為阿里滿足不了,首先第一個條件,我國的《證券法》和《公司法》規定的非常明白,在A股上市的公司必需是按照法律規定,在中國境內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而阿里巴巴呢,是注冊在海外的,它這種外資的身份,使得它不滿足A股上市的要求,這是第一個原因,因為A股要求必需注冊在國內的企業。
第二個要求,它也滿足不了,是什么呢?關于A股上市的發行對象的要求,對于A股的上市來說,要求將股東的人數掌握在200人,大家知道阿里之前大批的通過職工持股,收了自己員工大批的股票,如果須要將股東人數進行緊縮的話,那么須要大批清算職工持股,這也是阿里不愿望做到的。所以呢,基于這兩點法律的要求,阿里很難去完整滿足,這是第一個阿里當時斟酌在美國上市的原因之一。
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審核的時光,因為在國內上市呢,我們國內目前審核制,注冊制沒有正式履行之前一直是審核制,審核制決議了我們的審核是須要時光的,正常是兩到三年,這個時光對于大批的互聯網公司,包含阿里在內的大批互聯網公司他們感到時光太長,耗不起這個時光,而在國外呢,比如在美國上市,實際上是非常快的,一般來講是半年左右就完成上市。所以從時光上斟酌,在美國上市,這種境外上市,比在A股上市來說有必定的吸引力。這個是阿里當時選擇在美國上市的第二個原因。
第三個原因,是關于A股對于公司的盈利有明白的財務指標的要求,包含阿里在內的京東也一樣,大家知道京東前幾年一直沒有盈利,所以它無法滿足A股上市的要求,這是第三個原因。
所以基于這些原因,導致包含阿里、京東這些大批的互聯網公司選擇在境外上市,當然未來他們是否選擇回歸,這可能是未來我們須要斟酌的點,在我國的這種A股市場的制度進行變革之后。
總結一下,企業選擇在境內上市還是境外上市,區別的第一點,從制度上說,我國境內的A股上市選擇的是保薦人加審核制;境外是備案制,備案制其實等同于我們未來中國要做的注冊制。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境外上市比境內上市的條件要寬松。
第二個,從上市周期來看,境內上市的時光往往比境外上市時光要長,也是因為國內目前履行的是審核制,那么我們將資料上交到證監會之后初審、上會,這個時光,包含過會,時光上往往沒有那么可控。有的時候我們發現上市時光不是特殊肯定。所以,通常兩三年上市是比擬正常的。境外上市因為是注冊制或者備案制,上市時光相對照較肯定,一般來講四到六個月基礎上可以完成上市。
第三個從完成率的角度講,境外是備案制,完成率比國內上市要高一些。
第四個,對于鎖定期而言,選擇境內上市的鎖定期,大股東一般許諾三年,比境外的鎖定期要長。
最后一點,從構造上講,境外上市的構造往往比境內上市要龐雜,原因在于境外上市我們一般要求要有境外的法人,并且要求通過這種境內境外的股權構造,能夠確保境內企業的收入、利潤轉移給境外的股東。所以它的股權構造設計往往比境內上市的公司來說要龐雜一些,這是境內和境外企業上市的最大區別。
當然我們要選擇境內上市還是境外上市,還要斟酌第六點,境內上市一般來講它的估值、市盈率都會比境外的高,也就是說境內上市的收益率一般要比境外上市高一些,所以我們在選擇境內上市還是境外上市,以上這六點是大家要斟酌的。總體來講,境內上市和境外上市有利有弊,看我們在意的是它的收益率,還是時光,還是這種審核的要求。(騰訊財經)
?
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