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21-03-02 作者:港勤商務 瀏覽:
1997年6月30日,許揚徹夜未眠,加入英方告別典禮后,他在香港會展中心親眼見證了香港主權交接這一歷史性時刻,這是他人生閱歷中最主要的二十四個小時。

“我職業生活中的經營才能、市場觀念都是在香港打下的基本。”作為深圳駐港窗口公司深業團體董事長兼總經理、深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許揚曾為深圳和內地其他地域引進香港資金、技術、項目及現代化管理經驗做出過宏大貢獻。
【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化“橋頭堡”】
1990年8月,他臨危受命掌舵香港深業團體,自言最主要的兩件事就是學習和廣交朋友。“學習香港的法律制度、西方會計制度、香港公司法、金融法等,這些在內地都是不經常接觸的。公司經常請一些香港專業人士講課,讓我們受益良多,我們學會了在香港經營企業,也結交了很多政商兩界的朋友。”
在港10年間,許揚對深業團體進行大幅度調整,一是在公司內部大批聘用香港員工,使深業團體具有真正的港味;二是增進企業轉型,從早期的以貿易為主,轉向地產、實業投資發展,并開端在深圳乃至全國布局。1997年3月7日,深業控股(現稱深圳控股)在港交所上市,成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深圳企業。在許揚眼里,香港市場國際化程度高,是內地走向國際的主要窗口。許多內地企業將香港作為走出去的“橋頭堡”,通過吸納香港人才,學習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吸引國際資本,最終完成企業國際化轉型。
【港企成外資進入內地“紐帶”】
除了學習香港先進的管理模式,港人敬業的態度同樣令許揚印象深入。他回想,1997年,深業團體的一位香港女員工因要結婚提出辭職,卻仍然堅守工作崗位到最后一分鐘,“這位員工周一結婚,周六下午六點才分開辦公室。”“香港人是我的老師,除了專業知識外,他們的敬業精力最值得我敬仰。”許揚感嘆,改造開放30多年,廣東人的務實肯干、開放包容的精力也是深深受到香港的影響,無論從官方還是民間,都已經將香港作為最好的老師。
改造開放30多年來,港資以及通過香港進入內地的外資,佔國度應用外資總量的41%,香港成為內地最大的外資起源地。許揚稱,港企是外資投資內地的主要“紐帶”,許多外企是通過港人、港企才開端了解內地、走入內地市場。1992年,深圳首次以國際公開招標情勢有價出讓土地使用權,對深圳黃金地段蔡屋圍地王公開招標。時任深業團體董事長的許揚看準這個項目,決議聯絡日本著名建筑公司熊谷組(香港)有限公司與深業結合加入投標,當時正是港商于元平促成了這次合作。
許揚介紹,深業此前與熊谷組有過幾次合作,樹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蔡屋圍地王的項目經多次與熊谷組的副董事長、董事總經理、港人于元平商談,促成了熊谷組加入投標和建設,合作進程同樣順利。1997年4月30日,當年的亞洲第一高樓深圳地王商業中心盛大開業,20多年過去了,這座宏偉絢麗的建筑至今仍是深圳的標記性建筑。
前海河套可成“超級動員機”
分開深業團體后,許揚還曾擔任深圳市政協副主席、香港上市公司的執行董事兼高等參謀等職位,但深港合作始終是他關懷的重點。“下一個十年,是香港非常光輝的黃金十年。”親眼見證香港回歸二十年以來與內地的合作發展,許揚以為,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條件最好、人口最密集、製造業產業配套最完全的區域,香港必需抓住國度“一帶一路”倡議及大灣區的機會,將前海、河套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兩個“超級動員機”。
許揚表現,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航運樞紐的香港,在國度“一帶一路”倡議中可以施展奇特作用,并由此獲得更大的發展機會。回歸二十年來,香港仍然堅持著較大的發展優勢,尤其是擁有大灣區內最強的教育資源。“美國三藩市灣區的柏克萊、史丹福、南加州大學的研討機構,為灣區經濟發展帶來塬創動力,這是0到1的飛躍。”他剖析,香港在高校教育資源、創新資源方面與國際接軌,引進國際先進人才方面有較大優勢。“從這些方面看,香港的確可以施展‘超級接洽人’的作用,不僅是接洽人,更是合作者。”
“今后十年也是競爭最劇烈的十年。港企應當搶占商機,盡快與內地高科技企業融會。”他建議,今后應當把前海、河套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的“超級動員機”。“深圳在科技范疇,香港在金融范疇各有優勢,應當把這種優勢最大化,在前海、河套做出示范,為內地與香港企業走出去打造樣板,體現‘一國兩制’的優勝性。”
?
聯系我們